我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,烹饪方式丰富多样,每逢饭点的炊烟、油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不过,近些年来国民的环保和健康意识快速提高,做饭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让很多人重视起来,官员一句“中国人习惯的烹饪对PM2.5的贡献也不小”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。那么,炒、煎、炸、烧、蒸、煮……这些不同的烹饪方法,究竟会对空气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?我们这里有一份调查数据,对常见烹饪方式所产生的PM2.5进行了实测。
实验环境:在关闭门、窗,且不开抽油烟机的情况下,测试煮玉米、蒸馒头、炸薯片、炒丝瓜四种烹饪方式产生的PM2.5。
实验结果:煮之前,厨房内PM2.5为31微克/立方米,煮5分钟,仅上升3个数值;10分钟后,PM2.5为42微克/立方米,整个过程仅上升11微克/立方米。
实验结果:3分钟左右,PM2.5开始有大幅变动,4分钟时剧增到165微克/立方米,为“重度污染”,5分钟结束,监测仪上显示为272微克/立方米。 根据实测结果,可以看出,煮对空气的影响几乎是忽略不计,蒸的PM2.5上升很小,而炸和炒这两种比较剧烈的烹饪方式,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让PM2.5值飙升,特别是爆炒,数据惊人。
尽管和工业排放、汽车尾气比算是小巫见大巫,不过烹饪是我们日常亲身接触较多的事项,还是有些点值得注意的: 炒菜时应把菜焖熟后再翻炒; 尽量多采用蒸、煮、炖的方式烹调; 居民较密集的住宅区,做饭集中的时段即使自家没有做饭最好也打开抽油烟机; 炒蔬菜时,可以放少量油炒香葱姜蒜等香辛料,倒入蔬菜焖两三分钟,让蒸气把菜焖熟,再开盖翻炒,加盐调味出锅。尽量不要选择放大量油,长时间猛火煸炒,炒到蔬菜变色焦黄; 注意控制油温,油尽量不要冒油烟,冒油烟意味着油温已超过200℃,这是令食物中蛋白质产生致癌物的温度。 |